当前位置:首页 > 足球快讯足球快讯

比较欧洲和亚洲的经济结构:产业化、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7-11 20:16:52【足球快讯】人次阅读

摘要引言欧洲和亚洲是两个经济结构截然不同的地区,欧洲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而亚洲是一个发展中经济体,这两个地区都在经历着深刻的经济变革,这些变革是由产业化、全球化和技术进步推动的,产业化产业化是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过程,欧洲从18世纪开始产业化,而亚洲的产业化则相对较晚,从20世纪中叶开始,产业化给欧洲和亚洲的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变化...。

产业化

引言

欧洲和亚洲是两个经济结构截然不同的地区。欧洲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而亚洲是一个发展中经济体。这两个地区都在经历着深刻的经济变革,这些变革是由产业化、全球化和技术进步推动的。

产业化

产业化是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过程。欧洲从18世纪开始产业化,而亚洲的产业化则相对较晚,从20世纪中叶开始。产业化给欧洲和亚洲的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变化,包括:

  • 农业产出的增加,导致人口增长和城市化。
  •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兴起,导致经济结构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变。
  • 技术进步,导致生产率提高和劳动力需求发生变化。

全球化

全球化是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增加。全球化对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

  • 贸易的增加,导致跨国公司和全球供应链的兴起。
  • 资本流动增加,导致外国直接投资和金融市场的整合。
  • 人员流动的增加,导致劳务移民和文化交流。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和应用的过程。技术进步对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包括:

  • 生产率提高,导致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
  • 劳动力需求变化,导致新工作岗位的创造和旧工作岗位的消失。
  • 经济结构转变,导致知识经济和服务业的兴起。

欧洲和亚洲经济结构的比较

欧洲和亚洲的经济结构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许多重要差异:

特征 欧洲 亚洲
GDP(人均) 46,957美元 17,485美元
经济增长率 1.8% 5.2%
产业结构 服务业为主,制造业和农业次之 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和农业次之
失业率 6.3% 3.8%
贫困率 14.7% 23.4%

欧洲是一个人均GDP高、经济增长较慢、失业率较高的发达经济体。亚洲是一个人均GDP低、经济增长较快、失业率较低的发展中经济体。欧洲和亚洲的产业结构也不同,欧洲以服务业为主,而亚洲以制造业为主。

总结

产业化、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对欧洲和亚洲的经济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导致了经济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和劳动力需求发生变化。这两个地区在经济结构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各自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有何意义?

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 可以肯定,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是新的发展机遇。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吸引外资。 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 3.有利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同时: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

(一)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与趋势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经济加入全球化浪潮日益加速的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在市场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等方面采取循序渐进的改革措施,在扩大进出口贸易,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扩大沿海地区开放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据《中国国际贸易统计年鉴》显示,20年里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2656亿美元,特别是9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左右.据专家估计,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对9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照此推算,外资投入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在6%左右.显然,国际间要素流动极大地提高了国内生产率.据有关统计表明,90年代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通过扩大投资和提高要素生产率,对GDP平均增长10.7%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构成上都有很大变化.在收支规模上,1979-2000年累计进出口总额约为3万亿美元,是建国以后前29年的15倍多.我国贸易占世界贸易的位置,已由1980年的第28位提高到2000年的第7位.随着国际收支规模的扩大,国家外汇储备总水平不断上升,2000年底达1513亿美元.近20年来,除进出口和侨汇两个传统项目以外,其它如旅游、运输、服务承包和资本项目收支急剧增长,其中资本项目收支增长尤其明显.随着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化的程度的不断加深,涉外经济活动在国民经济活动中所占比重大大提高.以进出口贸易总额与GDP之比为例,1988年为25.6%,2000年则上升到约40%.参与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国民收入得到了飞速的增长,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二)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实践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始于1992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改革方案出台以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就是要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社会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国家采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加以辅助和引导,这种调控区别于以往的计划手段的特点就在于它是指导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使得其经济运行机制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对外经济活动日益活跃,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面对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经济,中国近年来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表现为侧重于对国内均衡的追求,显然这是由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仍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以及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所决定的,并且这种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也确实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较有成效地实现了国内经济的增长.从总体上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运行在保持年均10.7%的高速增长的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1988年秋季一度出现的市场震荡和1989年供给缺口的拉大导致了1989-1991年的经济急速滑坡.1991年经济步入低谷并缓慢回升,1992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增长,而且势头特别猛烈,但1994年发生了中国改革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全国商品零售价格上涨了21.7%,消费价格上涨了24.1%.1993年中期以后,中央政府开始提出加强宏观调控的口号,实施了抑制经济过热的经济政策,并在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软着陆,有效地降低了通货膨胀率,使整个国民经济仍保持住了高速增长的势头.97年以后,中国的经济虽然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但增长的速度却有所放慢,目前维持在7%左右,同时国内有效需求逐渐转向不足,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状态,物价出现了负增长,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现今,但已开始表现出反弹的迹象.1988年和1989年高达20%以上的高通货膨胀率,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抢购风潮,针对该种状况,中央政府于1989年下半年实行了严厉的紧缩政策,即在全面紧缩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又大力紧缩信贷.在双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下,实现经济硬性着陆,这使得经济由过热陷入过冷之中.1992年以后,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涨期,但同时又引发了过热问题,针对这一次的投资过热和高通货膨胀,国务院实施了双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并不是全面的紧缩.此次财政紧缩不是针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紧缩,而只针对引发投资冲动的房地产和开发区投资的紧缩,货币政策并非全面的信贷紧缩,而只是针对乱集资,乱拆借的信贷紧缩,正常的生产和建设的资金供给没有受到影响,有效地实现了宏观经济的软着陆.97年以后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迹象,对此国务院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增发国债,降低利率等政策工具促进国内有效需求的增长和物价的回升,目前已经显现出积极的效果.在国内宏观经济呈现高速增长的周期性波动的同时,中国的对外经济却一直处于顺差的有利不均衡状态.国内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出口与外商投资的政策倾斜,引发出口与外商直接投资额年年递增.同时,虽然中国的对外经济一直处于顺差的不均衡状态,但是顺差并没有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反而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因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呈现出贬值的状况而促进了出口的增加,事实证明顺差对于国内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有利的.人民币的汇率之所以表现出上述特点,这是由中国国内市场体系与国际市场体系接轨所产生的效应决定的,以往人民币一直处于名义汇率高估状况,人民币汇率体系在1996年被改革为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和银行结售汇制,加速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进程,一直高估的名义汇率不断贬值向实际汇率接轨,使得中国的对外经济一直处于有利的顺差状态,同时顺差并没有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对外经济呈现出顺差的有利不均衡,因而中央政府并没有必要急于改变这种状态,而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国内的经济周期,因而在90年代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程之中,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明显地表现出侧重于对国内经济周期的调控之上,并且这一策略的选择有效地平抑了国内的经济周期,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挑战对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来说,与外部经济的联系对该国经济的运行有着重大影响.这些影响表现为在经济全球化为该国经济提供了许多封闭条件下不具备的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对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带来了冲击.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政府对经济调控不但要实现国内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而且要确定经济开放的合理的程度,这样就必然产生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协调上的矛盾.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原先只侧重于解决国内宏观经济均衡问题的宏观调控模式必然受到开放经济下经济运行方式的冲击,带来内外均衡的冲突,如经济条件的变化,国际间经济波动的传递,国际游资的投机性冲击等,都可以产生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矛盾,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首先,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人民币汇率的市场调节逐步完善,人民币的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接轨,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必然造成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而升值对于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具有重要贡献的出口是极其不利的,同时出口波动还会影响到国内有效需求,可能进一步加剧目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不利状况.虽然顺差增加了国际储备的数量,并通过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放大而导致国内信贷量的扩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内需求的增长,但在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顺差必然恶化国内的经济状况,所以政府必须要在顺差和汇率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政策调节.其次,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美国经济继续减速,2001年美国第一季度的GDP增长率为0%.市场信心不足,投资和消费不振.日本经济,欧元区经济,我国的周边国家和亚洲地区经济受美国经济大幅滑坡的影响,都明显表现出经济衰退的迹象.近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次调低了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4%,低于IMF原先预计的3.5%.联合国则预测全球的经济增长率将从2000年的4%降为2001年的2.4%,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从2000年的5.7%降至2001年的4.4%,世界贸易额的增长速度将从2000年的12%降至6%.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将造成我国出口的巨大压力,贸易顺差将大幅减少.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和日本,其需求紧缩势必对我国出口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亚洲周边国家货币贬值也非常不利于我国出口的增长,出现贸易逆差的可能不容忽视.如果出现逆差的话,采用紧缩需求的方式进行逆差的调节必然加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同时由于中国近年来一直处于顺差的有利地位,政府缺乏对逆差调节的政策经验,因而对国际收支逆差的调节将是中国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第三,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在国际范围内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的量、准确度和速度都大大提高,在此条件下,家庭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更强,他们更能准确地对事物做出判断和预测.因而,经济全球化下信息技术的扩散,使得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模式发生了改变,虽然这种改变不致于使得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成为完全理性,但预期模式向理性的逐步递进必然对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因微观经济主体的反应而完全归于无效.另外在出现巨额逆差的情况下,在脆弱的国内金融体系的条件下,预期的自我持续可能酿成国际储备大量流失,资本严重外逃的货币危机.在货币危机中,市场投机者的贬值预期因名义利率机制的作用表现出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政府干预的成本变得如此巨大以至于政府放弃对外汇市场与汇率的干预而爆发货币危机.从这一投机者与政府的动态博奕过程,我们不难看出预期模式对政府干预政策的冲击与影响.因而在以上两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下,政府必须对受预期影响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第四:中国即将加入WTO,然而WTO的多边规则对各国实现内外均衡的方式和政策均有一定的约束.首先,WTO对国际收支的调节存在着约束,一般不允许采取紧急限制进口等直接管制办法.随意提高关税以限制进口的措施受到约束,直接补贴原则上被禁止,在运用汇率和外汇管制等措施调节国际收支时,也必须要符合WTO的规则.另外WTO规则对国内财政,税收、金融、科技、环保、人力资源开发,地区和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也有一定的要求和规范.因此在加入了WTO以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直接行政措施都将受到WTO规则的直接或间接的约束,因而在加入WTO后,政府必须对宏观经济调整的模式加以改变,以适应这些规则与约束的要求第五: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提高国际竞争力始终是各国努力的方向.发展中国家知识与技术的积累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是通过诱致性机制来实现的.遵循这种技术轨迹的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其知识与技术的积累是渐进的、缓慢的、国际竞争力也是在一次次的技术创新中经过漫长的积累而形成的.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全球知识存量迅速膨胀的今天,国际竞争已转向以知识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力的竞争,而中国要构造以知识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力,不能通过漫长的诱致性变迁机制来实现,而必须要通过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来实现,从要素投入形的增长方式转向重视科技,教育,人力资本培育的要素效率增长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政府应在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等方面创造出促进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的制度基础,从各个不同层面塑造出研究与开发,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的运作机制.由此可见,以知识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力的竞争对政府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提出了挑战,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必须要具有促进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分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面临着对本国经济内在稳定性和合理开放性之间的协调问题,也就是说,如何实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一致将是政府的主要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此时,当政府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某一均衡目标时,这一措施可能会同时造成另一均衡目标的改善,也有可能造成对另一均衡目标的干扰或破坏,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同样也会促使政府对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理论研究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关于政府搭配的丁伯根法则和政府指派的有效市场分类等理论的出现发展了开放经济下的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理论.开放经济的政策目标包括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两部分,因而政府不能仍像封闭经济条件下单纯运用对社会总需求进行调控的政策.为避免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在运用政策搭配以实现内外均衡的方案中,蒙代尔提出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和斯旺提出的支出政策与汇率政策的配合最有影响.蒙代尔是以预算作为财政政策的代表,以货币供给作为货币政策的代表来论述其搭配方法的.蒙代尔认为由于财政政策在协调国内均衡上具有比较优势,而货币政策在协调外部均衡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政府应当以财政政策调节内部均衡问题,以货币政策来调控外部均衡问题.斯旺以支出转换型政策与支出增减型政策搭配来讨论政府对内外均衡的政策协调.斯旺的分析认为政府的支出增减政策可以明显影响国内支出水平,本国货币的实际汇率的升贬值可以明显地影响国际收支状况.斯旺认为应采用支出增减型政策对付国内均衡问题,而外部均衡的任务则应交给支出转换型的汇率政策.虽然蒙代尔和斯旺的方案都是建立在对实际经济作了相当简化处理的基础之上,但其理论分析和政策主张对于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模式的选择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作用的.实现国际收支的均衡是政府对外部均衡调控的主要目标.最早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可追溯到18世纪休谟的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学说,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出现了众多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是琼•罗宾逊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法建立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该理论分析认为,当国民收入大于国内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顺差;当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逆差.相应,政府对顺差和逆差的调节应着手于对国内吸收水平的调节上,以扩张性的政策调节顺差,以紧缩型的政策调节逆差.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由哈里•约翰逊和雅各布•弗兰柯在货币主义学说的基础上提出.该理论认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超出了名义货币的需求量,因而对逆差的调节主要在于实行紧缩的货币供应政策.货币论的政策主张的核心是,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政府应当紧缩国内信贷.国际收支分析结构论认为国际收支逆差可以是供给不足所引起的,而且长期性的供给不足往往是由经济结构问题引起的,如经济结构老化,经济结构单一和经济结构落后等.如果国际收支失衡是由经济结构导致的话,那么调节政策的重点就应在改善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政策上.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政府调节国际收支以实现外部均衡时应灵活运用上述各种理论分析具体问题,吸收上述各理论正确的部分,摒弃不合理的成份,灵活地加以综合运用,力争使政府的决策与分析切合现实.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最主要的政策工具,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对经济的作用机制、政策效果等与封闭条件下的情况相比均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力的主要工具是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它是以标准的IS--LM模型为基础,针对开放的小国,假定总需求不足,对国际资金流动采用了流量分析法.该理论认为,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一般都比较有效,一国可以自主控制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会通过对汇率的影响而加强其效果.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它会带来产出增加和利率降低,而这两者都会带来国际收支的恶化从而使本国货币汇率贬值,这就又加强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扩张效果.同时该理论认为在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是相对无效的,虽然在不存在国际资金流动时,财政政策是非常有效的.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所造成的利率变动会引起汇率的调整,从而削弱其政策效果.以财政扩张政策为例,它会造成利率的上升而带来国际收支的改善,顺差会带来本国货币汇率升水从而削弱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扩张效果.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论证了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比较优势,对于政府的政策搭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该模型还在很多方面被进一步改进,但主要理论结论并没有太大变化.由该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可以更为主动地追求特定的政策目标,这一分析结果对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国的汇率制度的选择也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的.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预期模式向理性预期的递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效果.在完全理性预期的条件下,政府相机诀择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会完全被微观经济主体基于理性预期下的行为所抵消,这就构成了宏观经济问题中政府与大众之间的动态不一致.在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中解决动态不一致的关键在于政府要建立和保持执行宏观经济政策的信誉.政府承诺对政策制定遵循一定的规则,从而以其信誉的存在来改善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由政府与大众之间动态不一致的非合作博奕转向动态一致的合作博奕.关于如何建立政府的信誉又具体有委托模式,契约模式和法律模式等理论.所有的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设计出激励机制促使政府有维持其政策信誉的动机.在这些旨在寻找促使政府追求政策信誉以改善微观经济主体预期的激励机制的设计之中,对策论的引进起了关键的作用.对策论方法强调预期的关键作用,以及理性预期概念的不完备性.信誉博奕存在着多种可能的情形,因此对于政府来说,其制定政策必须要从这些多重均衡中挑出很可能在实践中能够产生政策效果的那些均衡的方法.如果政府能够有效地提高其政策的可信性的话,将会影响到投机者的信心,从而能达到防范货币危机的目的.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在信誉方面受到了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微观经济主体预期模式改变的冲击,政府必须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模式加以选择.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政府不但要在总需求方面进行经济调控以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而且还要有效地运用供给政策对开放经济的总供给方面进行调控.关于供给政策的理论重点目前主要体现在对政府的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制度创新政策的讨论之上.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知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国际竞争也主要表现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因而政府的科技政策不仅应该要做到能够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管理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府的产业政策的核心,在于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实施产业政策应着重于克服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间流动的障碍,因此政府要在宏观上予以调控,建立解决结构性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支持再就业制度.如果开放经济中存在低效率的制度性原因,那么政府就有必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政策主要体现在企业制度上,包括企业创立时的投资制度的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对开放经济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分析目前还重点体现在对国际间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研究之上.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参与国的经济存在着深刻的相互依存性,仅仅通过一国的政策搭配还不足以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各参与国应该在经济政策上进行国际协调.特别是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间政策协调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凡是在国际范围内能够对各国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一定程度制约的行为均可视为国际间经济政策协调.研究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学者们设计了很多具有特定规则的国际间政策协调方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为着名的方案包括:托宾提出的各国对外汇交易征收交易税的托宾税方案、威廉姆森等人提出的汇率目标区方案、麦金农提出的恢复固定汇率制方案等,这些方案都引起了理论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实现内外均衡的各国协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国际间政策协调因各国的主权因素而存在很多障碍,而且参与国际政策协调本身也有成本收益问题,这些都影响到了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实践.

魏桥到淄川服装城怎么坐车

魏桥要先到邹平汽车站,乘邹平到淄川的车,好像就一班还相当早。 可选邹平淄博,淄博汽车总站乘167路终点换成淄博-淄川直达车,下车即是。 还可选邹平-周村,周村-淄川。

影响行兴衰的因素

主要因素:1、技术进步因素在众多的基本‌‌分析的技术因素之中,首要考虑的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是产品的稳定性。 首先通过产品的稳定性分析,然后再去检验产品的性质以及技术的复杂性,这些都是有助于判断产品的未来需求是否保持不变或者说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化,然而,历史的资料只能证明过去的产业产品上的需求,并不代表着未来的需要。 2、政府的影响和干预投资者必然是需要去评价政府对特定行业的影响,也正是因为政府通过多方的渠道来广泛的去影响到一个行业,只不过是这种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其程度不同罢了。 3、社会习惯的改变在现如今的社会,从中国股市现状就可以看的出来,消费者以及政府之间都正在强烈的强调着经济行业所背负的社会责任,与之同时也是越来越注重了国内的工业化给现如今的社会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日益增长的社会意识或者说是社会的倾向使得诸多的行业已经开始产生了明显的作用。


标签: 产业化比较欧洲和亚洲的经济结构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很赞哦! ()

相关内容

  • 尼科尔盛赞赫拉芬贝赫:表现超乎预期

    尼科尔盛赞赫拉芬贝赫:表现超乎预期

    2024-10-11 10月10日,英媒TBR Football报道称,前利物浦球员史蒂夫·尼科
  • 罗马诺报道:利物浦正在关注萨拉赫的潜在替代者

    罗马诺报道:利物浦正在关注萨拉赫的潜在替代者

    2024-10-11 10月10日,转会专家罗马诺报道,利物浦正在关注萨拉赫的潜在替代者。
  • 罗纳尔迪尼奥成为美国低级别联赛球队股东

    罗纳尔迪尼奥成为美国低级别联赛球队股东

    2024-10-11 10月10日,《每日邮报》报道,罗纳尔迪尼奥已成为一支美国低级别联赛
  • 西蒙尼:阿尔瓦雷斯加盟令人振奋

    西蒙尼:阿尔瓦雷斯加盟令人振奋

    2024-10-10 10月9日,马德里竞技主帅西蒙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阿尔瓦雷斯
  • 罗滕质疑巴黎中场扎伊尔-埃梅里表现

    罗滕质疑巴黎中场扎伊尔-埃梅里表现

    2024-10-09 10月8日,前法国国脚、现RMC主持人罗滕在节目中对巴黎圣日耳曼18岁
  • 法国足协主席: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凌驾于国家队之上

    法国足协主席: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凌驾于国家队之上

    2024-10-09 10月8日,姆巴佩未能入选新一期法国国家队大名单,但他在俱乐部皇马
  • 英超升降级规则是什么?英超第几名会被降级?

    英超升降级规则是什么?英超第几名会被降级?

    2024-10-08 英超联赛(Premier League)采用升降级制度,这一机制旨在维持联赛的
  • J联赛的赛制是怎样的?J联赛共有多少支球队?

    J联赛的赛制是怎样的?J联赛共有多少支球队?

    2024-10-06 J联赛的赛制设计旨在确保竞争的激烈性和公平性,现行的赛制主要由J
  • 单刀球是什么意思?单刀球的技巧是什么?

    单刀球是什么意思?单刀球的技巧是什么?

    2024-10-04 单刀球是足球比赛中的一种进攻机会,通常是指前锋在接到传球后,面对
  • 奥运会邮票:历史、设计和收藏指南

    奥运会邮票:历史、设计和收藏指南

    2024-08-16 历史奥运会邮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24年巴黎奥运会,当时法国发
  • 奥运会裁判的起源:探索首位裁判如何塑造了体育赛事历史

    奥运会裁判的起源:探索首位裁判如何塑造了体育赛事历史

    2024-08-16 体育赛事中的公平公正在体育赛事中,裁判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
  • 吹响奥运会哨子的第一人:奥运会首位裁判的里程碑式角色

    吹响奥运会哨子的第一人:奥运会首位裁判的里程碑式角色

    2024-08-16 在奥运会的历史上,无数的运动员创造了辉煌,他们的名字被载入了史册
  • 从幕后到前台:认识奥运会首位裁判的开拓性贡献

    从幕后到前台:认识奥运会首位裁判的开拓性贡献

    2024-08-16 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裁判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公平竞赛和
  • 东京奥运会延期: 对运动员、观众和组织者的潜在影响

    东京奥运会延期: 对运动员、观众和组织者的潜在影响

    2024-08-16 导语東京奧運會原定於2020年舉行,但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不得不
  • 2020 年后的东京奥运计划: 延迟的理由和重新安排的挑战

    2020 年后的东京奥运计划: 延迟的理由和重新安排的挑战

    2024-08-16 2020年东京奥运会最初定于2020年7月24日至8月9日举行,但由于COVID
  • 奥运会延期解读: 对体育、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奥运会延期解读: 对体育、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024-08-16 引言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的背景下,原定于2020年7月24
  • 体育关键词